Leave Your Message
鋼鐵表面處理製程—磷化

訊息

鋼鐵表面處理製程—磷化

2025年4月14日

磷化工藝是透過化學和電化學反應生成磷酸鹽化學轉化膜的過程。所形成的磷酸鹽轉化膜稱為磷化膜。磷化的主要目的是對基體金屬提供保護,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屬被腐蝕;作為塗裝前的底漆,提高漆膜層的附著力和耐腐蝕性;在金屬冷加工過程中起減摩潤滑作用。

訊息
新聞2

1.防銹磷化工藝

磷化製程的早期應用是防銹。鋼件經磷化處理後,形成一層磷化膜,以防銹作用。經磷化處理的工件防銹期可達數月,甚至數年(塗油工件)。磷化廣泛應用於加工、運輸、包裝、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的防銹。防銹磷化主要有鐵系磷化、鋅系磷化、錳系磷化。
1 鐵系磷化主要槽液成分為磷酸亞鐵溶液,不含氧化促進劑,遊離酸度較高。此鐵系磷化處理溫度高於95℃,處理時間大於30分鐘,磷化膜重量大於10g/m2,兼具除鏽及磷化雙重功能。這種高溫鐵系磷化由於磷化速度太慢,目前很少採用。
2.錳繫磷化作為防銹磷化性能最佳,磷化膜微觀結構為顆粒緊密排列,是應用最廣泛的防銹磷化。可加或不加促進劑,若添加硝酸鹽或硝基胍類促進劑,可加速磷化膜成膜速度。通常處理溫度為80-100℃,處理時間為10-20分鐘,膜重≥7.5公克/平方公尺。
③鋅系磷化也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防銹磷化。通常採用硝酸鹽作為促進劑。處理溫度為80-90℃,處理時間為10-15分鐘,磷化膜重量大於7.5g/m2,磷化膜微觀結構一般為針狀密排型。
4防銹磷化一般製程:
除油除鏽—水洗—表調活化—磷化—水洗—鉻酸鹽處理—烘乾—去脂或染色

5.經強鹼、強酸處理的工件,會使磷化膜粗化,表面調整活化可細化晶粒。鋅系磷化可用草酸、膠體鈦進行調整。錳系磷化可用不溶性磷酸錳懸浮液進行活化。鐵系磷化一般不需調整、活化。磷化工件經鉻酸鹽封閉處理後,抗鏽蝕性能可大幅提高,塗油或染色後,防銹性能可提高數倍甚至數十倍。

新聞3
2.耐磨、減摩、潤滑磷化工藝
1 對於引擎活塞環、齒輪、冷凍壓縮機等工件,不僅承受主要負荷,還有運動摩擦,要求工件具有減摩抗磨損性能。錳系磷化膜硬度高、熱穩定性好,耐磨,磷化膜具有良好的減摩潤滑效果,因此廣泛應用於活塞環、軸承支架、壓縮機等零件。此類耐磨減摩磷化處理溫度為70-100℃,處理時間為10-20min,磷化膜重量大於7.5g/m2。
2.在冷加工產業,如:管材連接、拉絲、擠壓、深沖等工序中,要求磷化膜具有減摩、潤滑等性能,一般採用鋅系磷化。首先,鋅系磷化膜經皂化後形成一層潤滑良好的硬脂酸鋅層。其次,鋅系磷化操作溫度較低,磷化處理可在40、60或90℃下進行,磷化時間為4-10min,有時甚至數十秒。磷化膜重量要求≥3g/m2。
製程流程如下:
A 耐磨減摩磷化 減摩潤滑磷化(冷加工)
B 除油除鏽 除油除鏽
C 水洗 水洗
D 錳繫磷化、鋅系磷化
E 水洗 水洗
F 乾燥皂化(硬脂酸鈉)
G 潤滑脂 乾燥
三、塗裝前磷化工藝
新聞4
1 塗底漆前進行磷化處理,將提高漆膜與基體金屬之間的附著力,提高整個塗裝體系的耐腐蝕性;在工序間提供保護,避免二次生鏽。因此,塗裝前磷化的首要問題是磷化膜必須與底漆有極佳的匹配性,而磷化膜本身的防銹性能則是次要的。磷化膜細密緻密,且較薄。當磷化膜過厚時,會對漆膜的綜合性能產生負面影響。磷化系統和製程的選擇主要取決於:工件材質、油鏽程度、幾何形狀;磷化與塗裝之間的時間間隔;底漆種類及施工方法以及相關的現場設備條件。
2 一般而言,低碳鋼比高碳鋼更容易磷化,磷化膜性能也較好。對於生鏽(氧化)的工件,必須經過酸洗工序,而酸洗後的工件會給磷化帶來諸多麻煩,如工序間生鏽發黃、殘酸去除、磷化膜粗化等。酸洗後的工件一般需要
新聞5
③在間歇性生產場合,由於條件所限,磷化工件需存放一段時間後才能塗裝,因此要求磷化膜本身俱有良好的防銹性能。若存放期超過10天,一般應採用中溫磷化,如中溫鋅、中溫鋅錳、中溫鋅鈣等,磷化膜厚度最好在2.0~4.5g/m2之間。磷化後的工件應立即乾燥,不宜自然乾燥,以免縫隙、焊接點等處生鏽。若存放期只有3~5天,可採用低溫鋅、光鐵體系磷化,乾燥效果會比自然乾燥更好。
四、磷化性能
1 耐腐蝕
在大氣、礦物油、植物油、苯、甲苯中耐腐蝕性能良好,在鹼、酸、水蒸氣中耐腐蝕性能差,在200-300℃仍有一定的耐腐蝕性能,當溫度達到450℃時,膜層的耐腐蝕性能明顯下降。
2 特殊屬性
如增加黏著性、潤滑性、以及抗摩擦和磨損性能。
五、磷化檢測
1.磷化膜檢查
①外觀檢查
磷化膜用肉眼觀察應為均勻、連續、緻密的晶體結構。表面不應有未磷化的殘留毛坯或鏽斑。由於前處理方法和效果不同,允許出現不同顏色的磷化膜,但不允許出現褐色。
②耐腐蝕檢驗
A 浸泡法:將磷化後的試樣浸泡在3%氯化鈉溶液中,兩小時後取出,表面無鏽跡即為合格。時間越長,表面無鏽跡出現,表示磷化膜的耐腐蝕性越好。
B 滴加法:室溫下,將藍點試劑滴在磷化膜上,觀察其變色時間。變色時間隨磷化膜厚度不同而變化。厚膜>5分鐘,中膜>2分鐘,薄膜>1分鐘。
2. 酸度
遊離酸度的測定
用移液器吸取10毫升試液於​​250毫升錐形瓶中,加50毫升蒸餾水,加2-3滴甲基橙指示劑(或溴酚藍指示劑)。以0.1mol/l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變成橘色(或以溴酚藍指示劑滴定至溶液由黃色變為藍紫色),即為終點。消耗的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毫升數即為該滴定的遊離酸度點。
B 總酸度的測定
吸取10 ml試液於250ml錐形瓶中,加入50ml蒸餾水,加入2-3滴酚酞指示劑。以0.1mol/l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紅色為終點。消耗的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毫升數即為該滴定的總酸度點